根据上海新中考的招生方法,市重点高中将来的自招计划将大幅缩减,而要将更多的招生计划(50%-65%)投入到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中。
等于原先全市考生角逐的自荐计划一部分和分配给外区的推优计划一部分将来会主要面向本区的初中。
对于非四校的区属市重点来讲,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的70%又要分配给本区不选择生源的初中。这使得市重点高中招生数与中考人数比值越大的地区越有优势。
通过有关数据,不难发现,黄浦区市重点高中招生数与中考人数的比值位居16区的前列。
各区近两年一模人数网传数据:
大家了解上海中考的市重点高中录取率约25%。但通过数据推算发现,黄浦区全区仅名额分配到校的市重点录取率整体上就高达29%,而部分考生人数少的学校,名额分配到校的比率甚至高达50%以上。
再考虑统招录取计划和自招计划,黄浦区将来的市重点录取率妥妥在30%以上,而之前这一数据大概是30%。原先,黄浦区就已经被称之为“中考天堂”,教育资源丰富。
难道将来黄浦区的优势更大吗?
记者并不这么感觉。由于生源对将来的高考考试输出有非常大的影响。市重点高中只不过一个名号,从近几年的高考考试状况来看,黄浦区的市重点下滑紧急。而那些中考角逐激烈的教育大区,部分区重点却进步明显,甚至可以和黄浦的末位市重点匹敌。
新中考招生方法下,高中间的生源差距会进一步减少。也就是说那些容易考进来的市重点高中大概高考考试表现也会不尽如人意。
根据新中考的招生方法,非四校的区属市重点生源不确定性增强,仍能维持强大竞争优势的恐怕只有四校了。
但通过四校在各区的名额分配招生计划推算,与与旧中考相比,到区的计划增减状况,大家发现将来黄浦区考生进四校的困难程度要比目前大。
不难发现,相比旧中考,郊区将得到更多的四校到区名额,而传统教育强区的优势大幅降低。
当然,因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黄浦区的中考重压大体上比大多数区要小得多。但,将来选择在黄浦区中考的跨区考考生,并不可以享受多大的优势。由于所有分配到校的名额仅限于在该毕业学校就读满三年的在籍在读学生,中途转学未满三年不享受。
大家觉得,实力才是第一位的。近几年区重点也有考上名校的学生。中考改革也让高中学校间的差距缩小,相信将来普高也会出现更多出色的学生。只须实力在那里,终究会发光。
(图文源自互联网,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