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看了不健康的内容时,父母应准时引导孩子,告诉他们那些内容是不合适他们的年龄的。同时,要明确告诉孩子如此的内容会带来哪种不好的影响,对他们的成长会有哪些样的伤害。
13岁孩子看不健康的东西该如何引导
1、维持冷静,防止过度反应。过激的反应或许会让孩子感到恐惧或产生逆反心理。
2、以平和的态度与孩子开启对话,比如:“宝贝,我发现你看到了一些不太好的东西,咱们来聊聊如何?”
3、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为何这类内容不健康,譬如“这类内容或许会给你带来错误的想法,影响你的成长”。
4、知道孩子是怎么样接触到这类内容的,是无意还是被误导,以便采取相应手段防止第三发生。
5、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譬如诚实、友善、尊重别人等。
6、依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进行适合的性爱文化或有关常识的普及,让孩子有正确的认知。
7、鼓励孩子多参与积极健康的活动,如阅读有益的书本、参加体育训练、参与亲子游戏等,转移注意力。
8、加大对孩子用电子设施和上网的监管,设置父母控制或用儿童模式。
13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1、敏锐:
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心最强,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原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伤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不听话:
十三四岁时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渐渐增强,急切期望摆脱父母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孩子子,同时,为了表现我们的独一无二,易对什么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
这是对别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其他人比自己强(如学习、面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
对现实生活有很多抱怨,为将来抱有很多的幻想,期望将它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要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目前学习、吃穿、玩高端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他们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少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我们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
性格孤僻,不想与人交往,却抱怨其他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况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父母与13岁孩子交流时应该注意什么
1、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意识。
2、选择适合的时间和地址。不要在孩子正在忙碌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去打扰他,而是在他感到舒适和放松的时候进行交谈。
3、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话。
4、表达我们的看法和感受。在倾听孩子的同时,也需要表达我们的看法和感受,让孩子知道你的怎么看和想法。
5、打造好的信赖关系。与孩子打造好的信赖关系是有效交流的重点,需要耐心和孩子打造互信关系,让孩子信赖你并想向你倾诉。
6、鼓励孩子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作为父母,大家需要鼓励孩子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感觉到被尊重和被认同。